查看原文
其他

WBM小课堂|具象派艺术家为何拒绝超现实和抽象主义?

重塑现实的 西岸美术馆 2023-02-05


西岸美术馆闭馆不打烊

艺术史小课堂连续开讲


🔔🔔🔔

上一讲为大家介绍了超现实主义



而本期课堂我们将聚焦具象派的艺术

 第五讲 
 现实的表象 

Realism Of Representation

在常设展“万物的声音”第六章节,展出了于尔格 · 克莱恩布尔(Jürg Kreienbühl)与贝尔纳 · 布菲(Bernard Buffet)的两幅重要画作,这些作品呈现了二战后数年间的具象派艺术家抵制主抽象艺术所作的抵抗。具象派艺术家不追求“超现实”,而是忠实地、尽可能客观地表现事物。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让万物发出声音 
二战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当时许多艺术家不得已或隐藏自己,或黯然离去,或投身战斗,或奋起抵抗,而弗朗西斯 · 蓬热(Francis Ponge)便是其中奋起抵抗的一员。他常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来往,却不赞成他们的诗歌理念。他的诗集标题《采取事物的立场》便反映出这位诗人逐渐将视线从人身上移开的态度。蓬热试图避免一切主观意识,就像当时的一些具象派艺术家抵制主流的抽象艺术。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让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刻。而万物的声音”展览一名便取自《采取事物的立场》的英文译名“The Voice of Things”


 重要人物  



于尔格 · 克莱恩布尔
Jürg Kreienbühl, 1932年 – 2007年

于尔格 · 克莱恩布尔通过其惊人的技艺,以无限接近现实的方式来呈现“事物”。 他最喜欢的主题是郊区的苦难,特别是贫民窟和工业区,以及被废弃和无用的物品所包围的人们。他努力记录他们,就好像要创建一部法国社会幻灭的编年史。
这幅《有盆和钩针帷幔的静物》捕捉了上一代人将物品凌乱摆放的景象。在克莱恩布尔的作品中,“勿忘你终有一死”的主题始终伴随着对精英决策的深刻怀疑。受存在的必然性思想影响,克莱恩布尔依靠事实描述的强大力量,避免了所有耸人听闻或美化表象的表现手法。

于尔格 · 克莱恩布尔 ,《有盆和钩针帷幔的静物》,1954年,布面油画,88 × 83 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你知道吗?

于尔格 · 克莱恩布尔在他所处的时代一直是个边缘人物,直到近年才被重新发现。他的作品描绘了被 20世纪 50 年代初新兴消费社会所抛弃的人与物。画家本人的生活亦不稳定,先是住在一辆废旧的公共汽车里,随后住进了一辆篷车内。他自己就生活在这些社会边缘人群之中,并通过他们所拥有的或构成他们日常生活框架的物品来描绘他们。



贝尔纳 · 布菲
Bernard Buffet,1928年 - 1999年

贝尔纳 · 布菲年轻时就有意追随伟大的具象派传统。但是,当时的法国正沉浸于存在主义哲学中,抽象艺术成为主流。于是,布菲创造了一种适合新时代的风格。他绘画的主题反映了他的日常生活,克制的色彩被运用在素淡的单色画面中,这种新的手法被那些在战后十分抵触消极观念的人们归为“悲观主义”绘画。

 画面主体往往以正面视角呈现,并被固定在一个严谨的几何性构图中,这种效果是有意为了达到强迫观看者存在的目的。”

贝尔纳 · 布菲,《内饰》,1950年 布面油画,196 × 270 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内饰》表现了从正面视角看向其工作室一隅的画面:一面被单色颜料涂满的大玻璃窗、屋子里面有一张长凳、两把椅子、一只火炉和一把铲子。所有物件与由墙角线和地板格子划出的线条空间融为一体。轻微悬浮的几何结构有意破坏了画面的透视,而右方两把椅子互相错开的摆放位置则引出了一种戏剧张力。

你知道吗?
战争带来的短缺,使布菲无法获得很多颜料,这也是灰色和米黄色在其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他的题材映照了封闭世界的严酷现实,以及在德国占领阴影下笼罩于法国社会的冷寂和焦虑。他的作品被描述为“一种没有生命的艺术,物体本身尽管可以根据形式被精确定义,但似乎不过是现实的表象”。


🔎 艺术词条 🔎
拓展学习,丰富你的艺术语汇

象派(Figurative  Art)
具象派艺术明确指向来源于真实物体的艺术品(特别是绘画和雕塑),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该流派通常与抽象艺术形成对比:从抽象艺术出现以来,具象一词已被用来指代任何保留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参考的现代艺术形式。

《采取事物的立场》(The Voice of Things)
这部诗集由伟大的法国诗人弗朗西斯 · 蓬热发表于 1942 年,汇集了 32 首写于 1924 年至 1939 年之间的诗歌,每首诗都提供了一个“事物”的肖像,它们具有人格化特征并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它可以说是首个反对超现实主义运动所体现的精神优越性的诗歌文本。蓬热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描绘日常生活,即便它只有平淡无奇的外表,丝毫没有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神秘形态。弗朗西斯 · 蓬热通过作品,希望让人们重新感知到日常之美,同时也以某种方式在那个人类彼此残杀的年代,试图以某种方式表现出事物单纯的本质。



  随堂测验  

1. “万物的声音”展览一名源自诗集          。
2. 于尔格 · 克莱恩布尔最喜欢绘画的主题是          。
3. 贝尔纳 · 布菲《内饰》的画面颜色为什么以灰色和米黄色为主?


🎧  课后班  🎧
自行收听 加深记忆
听听策展人怎么说

◉“万物的声音”语音导览程序页面
    
点击上方西岸文化艺术季小程序,即可进入语音导览页面。随时聆听“万物的声音”。你还可以直接观看下方的策展人导览视频,进入展厅现场。


👉温故知新👈
第一讲| 物与空间建构
第二讲 | 纯粹主义:新精神
第三讲 | 达达之物、现成品和无异之美
第四讲 | 超现实主义与物品:物品崇拜与颠覆


📚辅导书📚
自行阅读 巩固难点

重磅推出展览同名画册《万物的声音》,收录百余件罕见大师力作,通过十八个章节带领观众深入二十世纪初至今年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的腹地。画册涵盖了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呈现了艺术品和艺术家面貌的多元性,由画家、作家、雕塑家、导演、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等依托丰富媒介创作的作品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传统理解。

◉《万物的声音》画册


 👩‍🏫 👨‍🏫 
艺术史小课堂连续开讲13
涵盖“万物的声音”18个章节
你想知道的艺术小知识都在这里

🔖下一期预告🔖
镜头下的物体
敬请期待


 当前展览  

常设展“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
直至2023年2月5日
西岸美术馆 展厅1 & 2



陈维:Make me illusory
直至2022年5月8日
西岸美术馆 展厅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